第1201章 【寻找一个答案】(第2/5 页)

大世争锋 水鬼游魂 950 字 2024-02-22 08:23:57

他发动兵变,其实也是为了避免几年前。‘国党’被桂系驱逐出广东的历史。眼下,桂系的实力依旧是整个南方最强大的,虽说和陆荣廷鼎盛时期没法比,但还控制着广东半壁江山,广西全境,湖南北部。控制着南北大部分的战略要道,不管是桂系如何选择,最后吃亏的都是‘国党’和粤军。

事实,正如陈炯明预料的那样,李烈钧指挥的主力一离开广西。桂系的军队就扑上来,继续控制他们让出来的地盘。

这场劳民伤财的战争,不仅没有给粤军带来任何一点战略优势,反而陷入了被动的局面。这时候。孙大先生提出北伐,一定要北伐,可陈炯明犹豫了,他不愿意看到有一天,粤军在这个错误的决定下,客死他乡的惨剧传回广州。

局势并非孙大先生看到的那么乐观。反而站在陈炯明的立场,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。在桂系内部矛盾不断的时候,拉拢实力不大,但成长迅速的李忠仁、白崇禧部,还有倾向于‘国党’的刘振寰部队精锐,针对老桂系沈鸿英,一举歼灭该部,才能让北伐后顾无忧。接着联系滇军、部分湘军将领,甚至可以联系川军,联合发动北伐,以湖南、江西、福建为进攻目标,迅速席卷全国,这样才有可能最后获得北伐的胜利。

在此之前,粤军的首要任务是训练能够征战的军队,军校的建设,基础军官的培养,增加战斗力。而不是在实力还很弱的时候就开始北伐,说句不好听的,粤军恐怕连江西军阀陈光远都不见得能够战而胜之。仓促制定战略的结果就是,平白让革命的血,流在了异乡,却无寸功可颂。

但如果战略向稳定后方倾斜,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稳定期。

能够如此清醒的人不少,但就算是能够看透这一点的人,都选择站在了孙大先生身边,这让陈炯明再无选择。

以前没有机会,不代表现在没有机会。

陈炯明很想当面去质问孙大先生,他如此急切的北伐,考虑过广东百姓的死活没有?

心头存着一肚子的话,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。在迎来孙大先生不久之后,两人在广州的关系就变得复杂起来。陈炯明从‘国党’的成员,孙先生的追随者,一下子变成了政治上‘亲密伙伴’,左膀右臂。可这种结果就算是孙大先生也无法认同。功高震主的故事,几乎没有一个好结果,唯一的出路就是谋朝篡位。很长一段时间,他们的关系只维持在表面的合作关系上,私底下已经成了潜意识里的‘死敌’。两人在兵变之前,几乎见面也不再说话,连问候一句的客套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