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3章(第1/2 页)

对话古今永乐 大道无奇 192 字 2024-05-25 04:49:30

第613章

“所以,崇祯皇帝才会在吊死煤山前,写下了‘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’的壮语。”

“农民起义?!”

听到这几个字后,朱元璋顿时心如刀绞,他就好像没听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一样,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农民起义上!

“当年元朝,之所以农民起义频发,就是因为他们的朝廷昏聩,天灾频发却不顾百姓,以至于老百姓饿殍遍地,死无葬身之地!

老百姓们没有办法,只能造反!”

“难道,在明朝末年,也是如此吗?”

朱元璋泪光闪烁着说道。

陆鸣没有回答,而是问道:“陛下,您是什么时候,才决定造反的呢,又是如何看待农民起义的?”

朱元璋定睛看向陆鸣:“农民起义,非农民之罪!”

“咱小时候,便和无数百姓一样,饱受元廷昏聩之苦!

然而当时,咱也只是想先活下来,咱深知自己只是一个老百姓,纵然心里有再大的志向,也得先吃饱饭!

后来,咱做了和尚,可是由于年年闹灾荒,寺庙得不到施舍,咱被主持遣散了出来,不得已又做了乞丐,只为了图一口饱饭吃!”

“从那时候起,咱便已经起了,要改变命运之决心!”

朱元璋的神色越发严肃:

“但那时候,咱势单力薄,只能继续隐忍。

咱一边走,一边起乞讨,从濠州向南到了合之肥,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!

之后,咱又到了固始、信阳,又往北走到汝州、陈州等地,东经鹿邑、亳州,于至正八年(1348年),回到了皇觉寺!”

朱元璋刚说完自己的前进路线,陆鸣便心念一动,古今镜像之上,出现了一张元末时期的地图,上面出现了一个拿着碗的小人。

朱元璋每说出一个地名,小人便会快速到达,渐渐地,将所有的地点都连成了一条线,画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。

观众们定睛看去,猛地发现了一件事!

“卧槽,你们发现没有,朱元璋这流浪的三年里,几乎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啊,他这条路线一定是有预谋的!”

“这......洪武大帝可别告诉我,他在还是乞丐的时候,就开始为自己一统天下做准备了啊!”

“我觉得不至于,当乞丐当然得往大城市跑了,这应该只是巧合!

然后洪武大帝在这巧合之下,接触到了各地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