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6章 悔不当初(第1/3 页)

赵桓沉吟着。

赵佶搬出了太祖皇帝的誓言,让他不好轻易开口。

若这些话换成大臣来说,赵桓能喷死对方。

可这话是他的活爹的说的,赵桓一个回答不好,就会被人抓住话柄,打击他的形象。

毕竟亲爹跟你说,让你听咱祖宗的话,和别人站出来跟你说,让你听你祖宗的话,所代表的含义完全不同。

如果赵桓不同意,那就是连祖宗的话和亲爹的话都不听,直接一个忤逆不孝,欺宗忘祖的大罪就能扣脑门上。

如果赵桓同意,肯定又会得罪百姓。

赵佶特意搬出来太祖皇帝的誓言,不仅是在逼迫赵桓放过自己的心腹,更是把赵桓陷入两难之地。

一时间,赵桓竟然不知该如何作答。

此时,赵桓心中无比悲愤,他脑海突然浮现了郭京的身影。

赵桓想着,若是亚父在此,绝对不会让他如此为难。

甚至他的亚父,会在他面临这些问题之前,就先把这些问题给他解决了。

如今亲爹这个活爹回来了,赵桓才突然明白郭京这个亚父的好。

他此时突然有些后悔,不该把郭京逼出京城去。

“吾儿,你考虑的如何了?”

赵佶步步紧逼,丝毫不给赵桓退让的余地。

赵桓回过神来,他没办法回答,怎么说怎么都是错,他只能不回答。

“父皇,这些琐事比起您平安归来都是小事,童贯蔡京之事,他们是否有罪,是应该诛他们误国之罪,还是应该赏他们护您周全之功,儿臣以为都应该慎重。”

赵桓沉声说道:“此事应当交由有司查清楚,来龙去脉都应该清晰明了,证据确凿,才能服众。”

赵桓回答不了,只能开始打马虎眼。

情况是这么个情况,问题是这么个问题,啊,这个那个,对吧?

看起来好像说了,仔细一看又啥都没讲。

赵佶没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,自然不肯善罢甘休。

眼看赵佶还要张嘴,赵桓不想在这件事情上继续纠缠,便突然一拍脑袋,说道:“对了,瞧儿臣这脑子,有件事情竟然忘记跟父皇说了……”

“父皇,可还记得国师郭京?儿臣已经封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,命他统帅各路军马,平定河东路以及河北路的金贼。”

“国师此人果真是神仙在世,他出兵不过几个月的时间,如今各地捷报纷纷传来,不仅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