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皇城司(第1/3 页)

郭京通过一番交谈,才知道此人名叫李效忠,乃是宁州彭原人,后来迁居巩州后从军。

金人大举进攻大宋的时候,他就意识到不对劲。

他觉察到完颜宗翰意在直指都城汴梁,便提议率领军队过来阻拦。

可在大宋军队调动哪是那么容易的事?

更何况还是要带领军队跨越州府,赶往开封。

真的这么做了,可能还没遇到金人,就先被朝廷当成逆贼给杀了。

再加上,李效忠人微言轻,更加没有人听他的话,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完颜宗翰带兵包围了开封府。

后来李效忠,自己变卖家产,毁家纾难,招募了三千兵马直奔开封府勤王。

而后被封为承节郎,留在都城汴梁。

之前李效忠在知道朝廷任命李纲当河北宣抚使的时候,就觉得有失妥当。

他和李纲打过交道,不可否认,开封府若无李纲固守,绝计撑不了这么久。

可以说能够保全都城,李纲功不可没,但此人绝对不是一个善兵者。

从他力保姚平仲夜袭金营,并且阻拦种师道老将军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。

此人善守而不善攻,搞得还是文人那一套。

如今李纲受命前往河北带兵驰援太原,可却踌躇不前,延误战机。

李效忠忍不了,他这个人恩怨分明,李纲的优秀他不否认,但是李纲的庸碌他也决计不能坐视不管。

当即,李效忠便上疏弹劾李纲,言说李纲“不知兵,若他为帅,恐将误国。”。

结果这奏书刚刚呈上去还没两天,他就被下令追捕。

幸好,他提前听到风声,有所准备,这才从开封府逃了出来。

郭京听完他的话后,沉吟不语。

李纲不是不知兵,他只是没有全心应战。

这一点,郭京不过多做评论。

他看向李效忠问道:“是谁给你通风报信的?又是谁下令抓捕你的?”

如果确实如同李效忠所言这样,他只是因为弹劾李纲而遭受追捕。

那么追捕他的人,议和派和主战派都有可能这么做。

议和派的话,就是故意为之,并非要帮李纲,而是要以此事为借口,助长主战派的气焰,回头再去赵桓面前进献谗言,好让赵桓出手收拾主战派。

一旦军政改革成功,李纲的位置那就是个香饽饽。

他们要为以后谋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