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1章 重兵迎接?(第2/3 页)

了。

尽管李纲只是想要调和两圣矛盾,并无恶意,甚至还是为了稳定大宋朝纲,出于好心行事。

但这种行为在赵桓眼中就是越矩,甚至是僭越。

为什么热心肠,一心帮忙,时刻想着为对方好,结果反倒被厌恶?

两个认识的人吵架,来劝架的人反倒两面不是人,被人嫌弃。

其实就是因为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和好的意思。

双方已经结成死结,心中的怨念难消,都不肯低头。

这个时候来调和矛盾的人,就显得格外的多余,尤为的讽刺。

自然而然就会承受对方的厌恶。

李纲是真心希望赵桓和赵佶这对父子能够化干戈为玉帛,可惜他却并不能体会到赵桓的心情。

以至于忙前忙后,磨破了嘴皮子,却反倒把自己给坑了。

“你现在回去说再多,又有何用?”

赵桓冷声说道:“如今你已经进了皇宫,现在开始你出去说的任何话,都是代表了朕的意思。”

现在回去劝谏也好,死谏也好,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来攻讦赵桓。

耿南仲心一横,说道:“陛下,如今太上皇就在南京,臣听闻完颜宗望所部金兵,被种师中将军追击到了河北路……应天府距离河北路又近在咫尺只有一步之遥,恐怕溃败的金人流军会逃到应天府……”

“臣以为太上皇龙体安危为重,为了太上皇的安危,应当派遣重兵过去护送太上皇回京。”

“倘若有宵小之辈阻拦,那必是国之逆贼,当军前斩首,以绝后患……哦不,是以儆效尤!!”

耿南仲差点把真心话说出来,匆忙改了口。

在场的人都是人精,就算他找补了一下,但谁又听不懂他的意思呢?

耿南仲觉得太上皇已经到了南京应天府了,距离东京汴梁只不过是三百里的距离。

现在派重兵过去,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就能赶到。

反正赵佶到了这里,也跑不了了。

与其这么为难,不如直接带兵过去强行带太上皇回来。

谁要是敢阻挠,敢反抗,直接格杀勿论,如此也算是杜绝后患了。

至于什么完颜宗望的残部,那不过就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。

应天府在不在金兵的逃亡路线上不重要,是不是真的距离河北路一步之遥也不重要,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理由。

“不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