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8章 皇城司的实力(第2/3 页)

的内容,都和吴清刚才讲的内容差不多。

“只有少部分百姓,认为迎太上皇回京,乃是陛下大孝之举……”

吴清据实禀告,没有任何添油加醋,也没有任何情绪,就像木有感情的机械一般。

赵桓拿过纸张依次翻阅,仔细的查看上面的内容。

果真如同吴清所说那般,除了上面的详细记录之外,最后一张是大概统计的数据。

根据皇城司的密探搜集到的情报,百姓之中对于太上皇回京持反对意见的占七成,而表示应该让太上皇回来的仅仅只有两成。

剩下的一成是对此漠不关心的人。

看到这些东西,赵桓心中才稍显安慰。

虽然百姓的意见,也并不能代表什么,更不能左右朝堂大局,但是民心所向,确实能让人心中安稳不少。

“朝堂那些人呢?”

赵桓没有对百姓的意见发表任何看法。

他更在意的还是朝中百官对此的态度。

毕竟,真正能造成的影响的还是这些掌握权力的官员。

“在京的官员,在听到太上皇要回京以后,有六十三位派遣亲信之人秘密往镇江送了东西……”

“其中包括,兵部尚书兼枢密院使孙傅,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何栗,知枢密院事吴敏,提举万寿观李回等等,在朝官员六十三人。”

“以及候选赋闲官员一百三十六人,其余散吏数百……”

吴清说着,又从袖筒中掏出了更厚一沓的纸张,双手送到了赵桓面前。

而这上面记录的更加详细,不仅有时间地点,还有派遣过去的人跟当事人什么关系,都记录的一清二楚。

甚至包括当事人指挥他们过去的时候,嘱咐了什么话,都有记载,皇城司的渗透监察之严密,简直恐怖。

赵桓在听到吴清这些话之后,脸色就瞬间阴沉了下来。

他没想到,朝中竟然有这么多官员都在和他那不安分的爹暗通款曲。

当赵桓看到记载孙傅和何栗的纸张的时候,眼神飘忽了下。

赵桓很清楚,这两个人都是他亚父的铁杆狗腿,而他们又是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。

别人或许会为了前途投靠太上皇,但这两个人绝无舍近求远,自断前程下赌注的可能。

一个宰相,一个枢密院的一把手,他们再投靠太上皇又能得到什么呢?

况且孙傅那可是跟着他亚父杀了蔡京的儿子,就这一点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