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烧玻璃(第2/3 页)

“先别说那么多,把火给我烧起来,越旺越好。”

郭京一边指挥高柄干活,一边脱下外袍打起了襻膊,他要亲自上阵。

固定好袖子后,郭京便亲自把沙子放入器具内,又按照比例添加他亲自提纯出来的食用碱。

按理来说,应该加入小苏打,但是郭京不知道小苏打在宋朝有没有出现,所以他先用食用碱代替,如果不行再想别的办法也不晚。

加入小苏打主要是为了降低熔点,毕竟在大宋火温的提升并不容易。

碱面也是有这个功效,所以郭京觉得应该能替代。

并且郭京还贴心的提纯了碱面,准备了纯碱。

接着又添加了石灰,这是为了让沙子融化以后不溶于水。

他一边添加,一边拿起纸笔记录下数据,万一出了差错不成功,他也好根据情况仔细调整。

“放进去吧!”

搅和一下,郭京对着高柄招手。

“祖翁,这样就能弄出玻璃吗?”

高柄好奇的问道:“您说玻璃和琉璃差不多,那为什么咱们不直接用琉璃?”

这是个好问题。

为什么不用琉璃?那还不是因为制造琉璃的成本太高了。

况且,玻璃的透光性更好,可塑性更强,成本还能压下去。

郭京解释道:“如果用琉璃的话,我做出来的东西就只能提供给贵族富商使用,那就彻底断绝了普通老百姓购买的资格。”

“但是你想想,大宋可不是只有富豪和权贵,普通人家又占了多大的比例?”

“我弄的这个东西,不止是要权贵和富商使用,我还要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。”

赚钱是一方面,提升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准,也是一方面。

郭京既然当了大宋国师,就肯定会想着大宋的百姓。

他已经看出来了,即便是在京都,百姓们收入不算低,但日子过得依旧艰难。

就拿简单的糊窗户纸来说,有钱人用的是桐油纸和细麻布,权贵则是丝绸或者是琉璃瓦等等,而普通百姓就只能用木板或者草帘。

木板那是一点透光性都没有,用的时候只能撑起来,不然屋子就成了小黑屋,乌漆嘛黑的不点蜡烛一点光源都没有。

草帘虽然能透光,但是密封性很差,夏天挡不住蚊子,冬天挡不住寒风。

被蚊子咬几个包倒是不碍事,但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,却很难熬过冬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