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章 金乌计划!(第2/3 页)

要讲金乌计划,那就要从头说起。

热核聚变是宇宙中一种普遍的能量形式,比如,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聚变反应炉。这也正是为何我们的受控核聚变研究被通俗的称为“人造太阳”的缘故。

正如很多先进技术的发展,比如互联网一样,人工核聚变技术同样始于军事技术研发,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氢弹。

简单梳理一下热核聚变研究的时间轴:

1920年,亚瑟·爱丁顿提出氢氦聚变可能是恒星能量的主要来源。

1932年,在卢瑟福的核嬗变实验基础上,马克·奥利芬特完成了氢同位素的实验室聚变。

1930年代,汉斯·贝特提出了恒星核聚变主循环的理论。

1940年代初,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,用于军事目的的核聚变开始被研究。1951年,在核试验中完成了核聚变。

1952年11月1日,在常春藤麦克氢弹试验中首次进行了大规模核聚变。

正如裂变技术从原子弹发展到民用裂变电站的历程一样,氢弹实验成功后,自1950年代起,人类开始研究用于民用目的的受控热核聚变。

那···那个时候的华夏在做什么呢?

那个时候的华夏经历了苦难的近代,苦哈哈出身,什么家底大家伙也都清楚,小米加步枪打赢了抗日战争,又在朝鲜半岛等地打出了立国之战。

在西方世界都在搞能源革命的那个年代,别说搞研究、搞核聚变了,就连彩色电视都搞不定。

而有着比较雄厚家底的俄罗斯,则是折腾了十几年,在1970年的时候,才刚刚搞出了能量输出。

而欧洲这边则是成立了欧盟,在1983年在日不落帝国的带领下,建了一个“欧洲联合环JEt”,资本家底蕴确实不凡,JEt是最大的已建成聚变堆,随后和美日轮流刷核聚变这个大型副本 ,一时风光无限。

而日本那边,无论从人口国土,还是科技经济看,脚盆都是和英法德平起平坐,历史上曾有望晋升大流氓的帝国,也给华夏带来了沉痛的苦难,但好在华夏终究是扛了过去,再加上米国那边两颗“大宝贝”下去。

他现在成为了被米国拴着的二流大手,郁郁不得志,但不得不承认,他们在侵略别的国家的时候,还是偷回去了不少好东西的,1985年日本原子能研究所“Jt-60”托卡马克试验装置正式开始运行,而在核聚变这个副本上的投入,日本也第一次